老师信息 服务详情 机构介绍 老师评价
老师信息
毕业院校:密歇根州立大学
老师学历:硕士
从业时间:8年
所属机构:寻教育

以往经历
寻教育联合创始人,寻教育产品总监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文学专业;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公共关系专业硕士
自我介绍
在刚入留学咨询行业的时候,我单纯的以为所谓规划就是各种活动的排列组合,也会不知不觉陷入到“可堆积因素”的陷阱里,似乎只要把各种资源和活动叠加组合到学生身上就可以了,却唯独忽视了那个最关键的“不可以堆积因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天赋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有自己的情绪,更有各自的担心和恐惧。如果一个方案的目标仅仅只是为了录取,忽视了学生本人这个主体的话,那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像个牵线木偶般,被安排着做这做那,最后在顾问老师的“包装”下可能会收获到一个不错的offer,那offer之后呢?只是为了成为前耶鲁教授威廉 德雷谢维奇笔下所描述的“优秀的绵羊”?第二种情况可能发生的概率更高,就是推不动!然后就是家长“灵魂般的拷问”:“这个明明都是为他/她好,去试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她为什么就是不肯做呢?”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一开始做的决定,可能只是当下被“情绪小怪兽”影响,而忘了判断的依据。我们需要帮他们做的,仅仅是分析情况,帮他们找回对事情的控制感。
学生很多时候没有行动,真的不是因为懒,更多的是因为他/她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去实习目标?我相信更多是后者。
学生害怕尝试,不想尽全力,又或者轻易放弃的时候,是因为他们真的缺乏一颗进取的心,还是更多因为他们被包围在以结果论胜负的单一评价体系之中?如果连父母都不再相信“虽败犹荣”的时候,孩子又怎么可能敢“不求一胜,但求一战”呢?

如果说申请是一个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那offer就是这个过程中学生成长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作为顾问老师,除了提供针对学生的定制化升学方案之外,找到激发学生“不可堆积因素”的钥匙才是关键,让学生充满希望感和信念感,帮助学生建立掌控感。当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那规划的一切才能实实在在的落地。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在申请季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offer,更有敢于尝试和挑战的勇气和面对困境时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