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淘智天下留学平台

×
× 推荐码:

美国高校学生必读书籍的前三名,你一定想不到!

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非常重视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公共政策研究所下属的美国议事(The American Assembly)主持的 “开放教学大纲工程(The Open Syllabus Project)”旨在广泛发掘全美高校教学大纲中的学术精髓,从而拓展教学,出版,学术史的视野。

 

下面就是在他们收集的近一百万份全美高校教学大纲中的指定阅读书目里,排名最靠前的十本必读经典。

 

淘智天下石头老师翻译整理了十大经典的概要,准备进入美国大学的同学们,可以先读起来。

 

 

 No. 10 《哈姆雷特》(Hamlet) 

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哈姆雷特》,与《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并称为四大悲剧,是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最负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历史上最长盛不衰,而又解读不尽的名篇之一。这部完成于1600年左右的作品,讲述的是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与他的母亲之间倍受煎熬的母子关系,以及他历尽艰难除掉他的叔叔,最终一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令四百多年来无数的读者和观众沉醉于背叛、复仇、乱伦、堕落等主题中,拷问着人性的是非善恶。

 

 

 No. 9 《俄狄浦斯》(Oedipus) 

作者:【古希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伟大的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于前公元427年根据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创作的一部杰出的希腊悲剧代表作。

拉伊俄斯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杀死。为了逃避宿命,拉伊俄斯刺穿了新生儿俄狄浦斯的脚踝,并下令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于心不忍,便偷偷将婴儿俄狄浦斯转送到了柯林斯王国抚养。有一天,长大成人的俄狄浦斯到德尔斐神殿去请求太阳神阿波罗神谕,得知自己将来要“弑父娶母”。为了避免神谕成真,俄狄浦斯决定永远离开柯林斯王国。在流浪到底比斯附近时,他在三岔路口与一辆马车发生冲突,失手杀死了马车上所有的人,其中就包括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那时,底比斯城正被人面狮身兽斯芬克斯所困,是俄狄浦斯揭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解救了底比斯。他也因此应约继承了底比斯的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生母为妻。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努力追查身份真相的俄狄浦斯,最终发现他是拉伊俄斯的亲生儿子,也意识到了“弑父娶母”的不幸命运在他身上的应验。隐约知道真相而又无法阻止俄狄浦斯追查实情的生母伊俄卡斯忒上吊自杀,俄狄浦斯悲伤不已,拿起伊俄卡斯忒身上的胸针刺瞎了双眼,给予自己比死还要痛苦的惩罚。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称赞《俄狄浦斯》为“古往今来悲剧的最高杰作”。

 

 

 No. 8 《君主论》(The Prince) 

作者:【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弗利(Niccolò Machiavelli)

 

 

《君主论》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著名作品,写于1513年,在作者去世两年后的1532年印刷出版,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书中,马基雅维利相信,由于教皇和教会的存在,以及各城邦国家之间彼此的嫉妒和蔑视,意大利丧失了中世纪时期在商业和贸易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且因为没有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备受西班牙、法国、神圣罗马帝国的欺侮。他坚决倡导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提出一个君主如果希望巩固自己的权力,就不要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应该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马基雅维利主义”由此滥觞。据说,英王查理一世对此书爱不释手,克伦威尔则珍藏着本书的手稿复制本,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被杀时,人们在他身上发现了鲜血染红的《君主论》,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把它作为决策的必备参考书,赫赫有名的法国君主路易十四称“每晚不读此书,不能安然入眠”,一代枭雄拿破仑对《君主论》更是百读不厌,胜利的联军在打扫滑铁卢战场时,发现了拿破仑写满了批注的《君主论》 ……

 

 

 No. 7 《利维坦》(Leviathan) 

作者:【英国】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利维坦》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1651年出版的著作。它系统阐述了国家国家学说,探讨了社会的结构,其中所蕴含的人性论、社会契约论、以及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等思想在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著名政治哲学著作之一。

霍布斯在书中陈述了对社会基础与政治合法性的看法。认为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下,有一些人可能比另一些人更强壮或聪明,但是没有谁会强壮或聪明到不怕在暴力下死亡。于是保护自己免于暴力威胁就是人类最高的需求,而权力就源于需求。

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和需求,但世界上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有限的,所以为了占有,就会有持续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然而,战争并不是对人最有利的状态,霍布斯认为人因为自利和对物质的欲望,会想要避免战争—— “使人倾向于和平的热忱其实是怕死。”于是,社会要和平就必须有社会契约,将个人的自然权力让渡给一个主权,一个绝对的权威——即霍布斯所称的“利维坦”。利维坦国家在防止人对人的攻击以及保持国家的完整方面是有无限威权的,法律就是用来确保社会契约的执行。并且,只要一个人不去伤害别人,国家主权就不会去干涉。

 

 

 No. 6 《伦理学》(Ethics)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伦理学》亦称为《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本人在吕克昂学院(Lyceum)的讲座笔记,共十卷,被认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知识并非是一种“精确的”知识,而是一种“常识”。因而,伦理更加重于实践,而非只是理论。他认为一个人要成“好人”,那么只知道美德是什么,那是不够的,要亲身实践美德才行。亚里士多德提出美德的标准是“至善”,其最终目的是:幸福,亦即“活得很好”。他主张幸福不能只依靠快乐感、或是荣誉而获得。他认为幸福来源于人能够去做只有人类能做的事情:使用理性的能力。做了使用理性才能做的事情,人就会幸福,因为他们达成了属于只有人类独有的“理性心灵”的目标。亚里士多德相信所有伦理美德都是要在“及”与“不及”之间找到平衡。他说幸福就是最终的至善,找到事物的平衡点是获得幸福的关键,这个平衡点也被称为“中庸之道”(golden mean)。

 

 

 No. 5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作者:【英国】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莱(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哥特小说,也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作者是玛丽·雪莱,最初出版于1818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医生,名叫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他有一个疯狂的计划——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生命体,旨在打造一个“完美的人”。于是他从坟场挖出许多尸体,然后精心挑选各个还能使用的部分,再拼凑出一个生命体,并通过电击使之复活。很快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便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实际上制造了一个怪物,而不是完美的人。因此,他拒绝这个怪物融入社会,但遭到了怪物的反抗。于是,他开始追杀这个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怪物在逃亡中与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发生了许多冲突。

 

 

 No. 4 《生物学》(Biology) 

作者:【美国】尼尔·A·坎贝尔(Neil A Campbell)

 

 

《生物学》是一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久负盛名的生物学教科书,它的作者是已故的著名生物学教授尼尔·A·坎贝尔(他独立著作了本书的前四版),最新的版本是第十一版。本书被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广泛采用,使用的学生人数超过50万人次。本书的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动植物解剖学,生态学,以及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等丰富内容,并且在各个版本中都以新颖的编排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手段,最新的版本更是利用多媒体形式将这一特点进一步充分发挥。

 

 

 No. 3 《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作者:【德国】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共产党宣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并于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发表,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经典文献之一。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它提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宣言的最后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以一句著名的口号结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No. 2 《理想国》(Republic)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Plato)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大约公元前390年写成的著作。它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共分10卷。这本对话录讨论到底什么是“世事的道理”,涉及的领域包括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正义和知识,所有的探讨最终都聚焦到一个中心问题:什么是正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口阐述了他心中“理想的城市国家”。这个城市国家有着完美的司法体制,政体模式是依靠德性,建立在知识和真理之上的贵族政体(理想国)。如果理想的贵族政体发生蜕变,荣誉取代了知识和德性,那就形成了荣誉政体(斯巴达和克里特),荣誉政体的荣誉被财富取代,就会形成寡头政体,贪得无厌地追求最大限度的财富,寡头政体就会滑向民主政体,在民主政体中不顾一切追求自由的结果,就是破坏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极权政治的需要,这样民主政体就将走向它的反面,蜕变成僭主政体。在此基础上,后来柏拉图又在《法律篇》中提出最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综合了智慧德性,民主自由的“混合政体”,开创了近代分权政府理论的先河。

 

 

 No. 1 《风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作者:【美国】小威廉·斯壮克(William Stunk Jr.)

 

 

《风格的要素》是一本英语写作指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竟然位列必读经典的榜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写作能力是美国所有大学最强调的必修技能!而小威廉·斯壮克一战期间在康奈尔大学教授英语写作时编写的这本小册子,简明扼要,风格隽永,逐渐成为美国众多大学写作教科书的不二之选。此书亦被《时代》周刊列为1923年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之一。著名翻译家董鼎山,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都对此书大加赞赏,极力推荐。本书的最新版本是第四版,由小威廉·斯壮克的学生E.B.怀特(E.B.White)修订完善,故此书也被称为“Strunk & White”。

021-65688512